求和 | math

<-WHat this?
for(int i = 1;i <= n;i++) <- good!我明白了
“”这是是个什么东西呢,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相关于的东西
正文:
一、什么是西格玛符号(Σ)?
Σ 是希腊字母表的第 18 个字母,在数学中表示求和(Sum)。 它就像一个 “累加器”,把一系列数按照规则加起来。
二、西格玛符号的基本结构
\(\sum_{i=a}^{b} f(i)\)
Σ:求和符号(读作 “西格玛”)i:计数器(类似 “步数”)a:起始值(从哪开始加)b:终止值(加到哪结束)f(i):每一步的计算规则
三、用 “存钱罐” 比喻理解西格玛
场景:你每天往存钱罐里存钱,连续存 5 天:
第 1 天:存 1 元第 2 天:存 2 元第 3 天:存 3 元第 4 天:存 4 元第 5 天:存 5 元
数学表示:\(\sum_{i=1}^{5} i = 1 + 2 + 3 + 4 + 5 = 15\)
比喻:
i:天数(从 1 到 5)i:每天存的钱数(第 i 天存 i 元)Σ:把每天存的钱累加起来
四、常见西格玛公式详解
1. 自然数求和
\(\sum_{i=1}^{n} i = \frac{n(n+1)}{2}\) 例子: 当 \(n = 10\) 时,\(\sum_{i=1}^{10} i = 1 + 2 + \dots + 10 = \frac{10 \times 11}{2} = 55\)
生活应用: 计算 10 层楼梯的总台阶数(第 1 层 1 阶,第 2 层 2 阶,以此类推)。
2. 常数求和
\(\sum_{i=1}^{n} c = c \times n\) 例子: 每天固定存 5 元,存 10 天,总金额为:\(\sum_{i=1}^{10} 5 = 5 \times 10 = 50\)
生活应用: 计算一个月(30 天)每天花 3 元买水的总开销。
3. 平方和公式
\(\sum_{i=1}^{n} i^2 = \frac{n(n+1)(2n+1)}{6}\) 例子: 计算前 5 个自然数的平方和:\(\sum_{i=1}^{5} i^2 = 1^2 + 2^2 + 3^2 + 4^2 + 5^2 = \frac{5 \times 6 \times 11}{6} = 55\)
五、多重西格玛:用 “超市购物” 理解
场景:你去超市买水果,买 3 天,每天买 2 种:
第 1 天:苹果(5 元)、香蕉(3 元) → 共 8 元第 2 天:苹果(5 元)、橘子(4 元) → 共 9 元第 3 天:香蕉(3 元)、橘子(4 元) → 共 7 元
数学表示:\(\sum_{i=1}^{3} \sum_{j=1}^{2} \text{水果价格}_{i,j} = 8 + 9 + 7 = 24\)
分步拆解:
内层求和(每天的花费):\(\sum_{j=1}^{2} \text{水果价格}_{i,j}\)
\(j=1\):第 1 种水果\(j=2\):第 2 种水果
外层求和(3 天的总花费):\(\sum_{i=1}^{3} \left( \text{第}i\text{天的花费} \right)\)
六、易错点提醒
1. 上下标范围错误
错误例子: 计算前 5 个自然数的和时,错误写成:\(\sum_{i=0}^{5} i = 0 + 1 + 2 + 3 + 4 + 5 = 15 \quad (\text{多了}0)\) 正确写法:\(\sum_{i=1}^{5} i = 1 + 2 + 3 + 4 + 5 = 15\)
2. 变量名重复
错误例子: 双重求和中内外层变量名重复:\(\sum_{i=1}^{3} \sum_{i=1}^{2} i \quad (\text{错误!变量名冲突})\) 正确写法:\(\sum_{i=1}^{3} \sum_{j=1}^{2} i \cdot j \quad (\text{外层用}i\text{,内层用}j)\)
七、生活中的西格玛实例
计算班级总分: 假设有 5 个学生,分数分别为 85, 90, 78, 92, 88,总分:\(\sum_{i=1}^{5} \text{分数}_i = 85 + 90 + 78 + 92 + 88 = 433\)
计算旅行总费用: 每天花费为:
第 1 天:200 元第 2 天:350 元第 3 天:180 元 总费用:\(\sum_{i=1}^{3} \text{费用}_i = 200 + 350 + 180 = 730 \text{元}\)
八、总结
西格玛符号(Σ)就是一个 “累加器”,核心要素是:
起始值(从哪开始加)终止值(加到哪结束)每一步的计算规则
恭喜你,今天又学会了一个新的数学符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