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蒙古帝国对俄罗斯的统治,及其最终是如何结束的?
(1)钦察汗国:其领土东起额尔齐斯河,西至黑海、里海、咸海及北部广阔地域,南与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相邻。
(2)察合台汗国:起初位于畏兀儿地区,延伸至河中草原地带,鼎盛时期东至哈密,西抵阿姆河,北达塔尔巴哈台山,南越兴都库什山脉。
(3)窝阔台汗国:最初驻扎在叶迷立和霍博地区,后来扩展至额尔齐斯河与阿尔泰山周边。
(4)伊利汗国: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流域,西部包含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,南至波斯湾,北接高加索山脉。
钦察汗国亦称金帐汗国,其统治范围涵盖今日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大部分区域。
二、元帝国
元帝国,亦称元朝,是指1271年至1368年间,中国历史上首个统一的少数民族封建王朝。
1. 统一的大蒙古国统治者蒙哥汗去世后,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之间的汗位争夺战,最终导致大蒙古国分裂。1260年忽必烈称帝,建立元朝,定都开平府(即上都),但当时尚未颁布年号,也未完全统一中原。
2. 1271年,忽必烈以《易经》“大哉乾元”之义改国号为“大元”,次年迁都大都(今北京)。元朝正式成立,开始着手统一中国,最终于1279年灭亡南宋。
3. 南宋流亡政权至1279年彻底覆灭,元朝完成中国的大一统,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。
4. 元朝继而发动对周边地区的军事行动,涉及日本、爪哇、越南、缅甸等地,然收效有限。
5. 当时蒙古统治下的西伯利亚地区并未纳入俄罗斯控制范围,因为俄罗斯尚未扩展至今日版图,且该地区主要为游牧民族居住。
下面重点介绍金帐汗国的兴衰及其对俄罗斯民族地区的统治。
1. 钦察汗国,俗称金帐汗国,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,13世纪上半叶由成吉思汗孙子拔都建立。拔都在西征结束后,建立了横跨额尔齐斯河至斡罗思,南起巴尔喀什湖、里海和黑海,北接北极圈附近的辽阔领土。
2. 钦察汗国境内居民构成复杂,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。
3. 到明元朝灭亡时,拔都的主要统治分支被新兴白帐汗国取代。随后,俄罗斯民族开始在该地区崛起,蒙古人在中东欧及西北亚地区逐渐失去控制权。
4. 金帐汗国覆盖如今俄罗斯西部、东欧大部及高加索地区的大片土地。
1. 1225年,成吉思汗划分了四个儿子的封地。长子术赤封地在额尔齐斯河以西、花剌子模以北,涵盖额尔齐斯河流域及阿尔泰山地区,行政中心设于额尔齐斯河流域。
2. 1236年,术赤次子拔都率领“长子军”西征。至1240年,他先后征服钦察草原、克里米亚、高加索部分地区、保加尔汗国、伏尔加河和奥卡河地区及第聂伯河流域的罗斯各公国。这片广阔地区成为拔都的封地。
3. 1242年,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首都萨莱城,钦察汗国版图东自额尔齐斯河西部,西至第聂伯河,南起巴尔喀什湖、里海、黑海,包含北高加索及花剌子模北部和锡尔河下游地区,北近北极圈。
4. 罗斯各公国沦为钦察汗国的藩属,自此开始蒙古对俄罗斯民族地区的统治。
5. 钦察汗国因地域人口复杂,主体为钦察人、保加尔人、花剌子模人及土库曼人,蒙古统治阶层反而仅数万人,占比极少。
6. 长期的民族融合使得蒙古人逐渐受突厥语民族的文化影响,到14世纪中叶,钦察汗国已基本突厥化,突厥语及文化成为主要文明特征。
7. 钦察汗国疆域包含乌克兰、多瑙河流域至俄罗斯西北部。内部按血缘关系细分为多个小封地,其中有两个次于金帐汗国的汗国。
一、成吉思汗分封的四大汗国中,钦察汗国虽地处边远、统治复杂,但其存续时间最长。
二、术赤早逝,其次子拔都成为蒙古西征的领袖。
1. 1235年,蒙古帝国开始西征,夺取了喀尔巴阡山以东大片土地,结束了基辅罗斯公国崩溃后诸封建主间的内战割据。
2. 蒙古人到来前,罗斯诸公国深受希腊文化影响,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:代表王权的大公、代表贵族的“波雅尔”(相当于元老院)、代表平民的“谓彻”(市民大会),三者相互制衡。
3. 蒙古入侵后,推翻了这一统治模式,实行“八思哈”制度,由大汗集权统治,派遣官员管理地方,一切听命于大汗。这种高度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,为后来的俄罗斯封建政治奠定了制度基础。
4. 蒙古人还一定程度上统一了分裂的俄罗斯诸邦国,客观上为未来俄罗斯民族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。
三、拔都终止西征,欧洲避免被蒙古统治。
1. 1241年,窝阔台去世,拔都撤军至伏尔加河下游,结束第二次西征,这也是蒙古军队进入欧洲最远的地方。
2. 1242年,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首都萨莱,史称“金帐汗国”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